读《产品方法论》

Posted by Hello Bytes on May 6, 2020

读《产品方法论》

俞军的《产品方法论》,通过回塑产品经理这一职业从无到有,到互联网行业的历史,分析大量相关场景与案例,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的岗位目标与职责,技能,发展规划进行了指导性的说明。

产品经理存在于传统行业与新形的互联网行业

借助互联网这些年的发展,大多数人把产品经理与互联网行业联系起来。事实上他产生于传统行业(宝洁),其初始目标就是为了让某一产品能利益最大化。发展到互联调行业,这一初始目标也未有太大的变化:产品(物)做为企业与用户交易的媒介,产品经理要通过产品解决企业利益的最大化。

这个最大化不仅要考虑短期的生存,还有长远的发展。为了考虑长远的发展,这就需要提高产品的用户价值。

用户价值 = 新产品体验 - 旧产品体验 -  替换成本

这个公式下几个特定的场景:

  • 完全的新用户,因为没有体验过旧产品,所以旧产品体验替换成本都趋近于0,这也是为什么用户的新需求场景一旦被满足,其产品会迅速占领市场。
  • 当想要去模仿已有产品时,要思考已有产品的体验是什么状态。事实上模仿很难成功,因为这个公式算下来,用户价值几乎没有,而企业则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。特别是有些产品天然的替换成本高(如拥有社交关系链的微信)。
  • 更多精力放在用户效用上,俞老师认为,相比较于路随,新的用户需求,用户效用总会存在。这才是突破口。

产品经理与项目经理等其它职业的职能关系

产品经理除了设计产品(考虑产品的用户效用)本身上,还需要兼顾与协调多个方面,包括实施落地,成本,后续反馈等。

实施上,有点像项目经理,协调推动多个部门处理事情。 在成本上,需要像CEO一样去通盘考虑问题。 在反馈上,需要像客服一样,仔细聆听用户感受,一字不落(俞老师朋友圈:用户反馈,一字不落;用户建议,一概不听)。 即使在本身产品的设计上,至关重要的同理心则属性心理学,而产品设计则需要思考法律法规,公平性原则,经济原则等。

踪上,产品本身是一个跨学科的职业,通过处理用户意识层面的内容,帮助企业长期发展。不能狭隘的理解为用户体验,设计美化,流程极简。

对用户的理解

用户不是自然人,用户是一个一个的被满足的需求组合。

当某个产品在在某个场景下,完全满足了某个用户的某类需求,那就可以说这个用户是这个产品的一个“用户”。

拿微信来说,对于某一个具体自然人来说,如果他满足了这个人的沟通需求,那用户+1,如果同时,微信也满足了他购买东西的支付需求(比如每天早上买早点等),那个,微信的用户再+1。

基于此,我们要合理的看待日活数,合理的评估用户数。

产品在满足用户需求时,有4类:底线需求,够用就好,越多越好,惊喜需求。

  • 底线需求,这类必须100%满足,对于电商来说,正品是底线,对于打车来说,安全是。
  • 够用就好,在这类需求上,不需要投入太多成本(投入越大,获利越小)。
  • 越多越好,这是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,直到边际效应降低至成本的均衡点。
  • 惊喜需求,超越预期的点,适当控制,因为投入越大,企业成本越高,获利越小。

整体读下来,确实很方法论。它不是从实战层面来指导,更多的是对产品从业人员,给了一些大方向上的指导性意见。